從1969年第一代 Skyline GT-R 誕生以來,GT-R 就成為日產旗下的高性能跑車代名詞,完全不妥協、對性能近乎瘋狂的追求,讓最新一代的 R35 GT-R 在紐柏林賽道跑出7分21秒的成績,並躋身 0-100km/h 加速2秒俱樂部。40多年來 GT-R 一直是歐美跑車所敬畏的對象,同時也是日產的頭號象徵之一。


Skyline GT-R 1969
很多人都知道,“GT-R” 最早是屬於 Skyline 車系中的性能車款,不過在介紹日產 Skyline GT-R 之前,就必須先來大略簡介一下最早推出 Skyline 的日本 Prince 汽車公司與其高性能車系 Skyline。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著名的零式戰機的生產商 Tachikawa 飛機有限公司的 Prince 汽車創立於 1952 年,當二戰結束後,公司改為 Fuji Precision Industries,並於 1946 年開始生產名為 Tama 的電動汽車,1952 年為了紀念日本王儲 Akihito(明仁)的立位,就正式更名為 Prince 汽車。而 Prince 汽車公司由於戰後主打高級性能車市場,但因為當時民間消費力尚未到達導致公司陷入困境,最後於 1966 年與日產汽車公司合併。

Prince Logo

Fuji Precision Industries Tama
而 Prince 旗下的第一代 Skyline 誕生於 1957 年 4 月,原廠定位於豪華車款,排量有 1.5L 與 1.9L 兩種,並無推出高性能車款。第二代 Skyline 則於 1963 年推出,市場定位與第一代產品相同,但取消了雙門跑車的車身形式,只保留了4門轎車與5門旅行車兩種。而1964 年 Prince 公司為參加第二屆日本 GT 大獎賽的 GT-2 組別比賽,而特別研發 S54 Skyline 2000GT 賽車。之後在第二屆的日本GT 大獎賽中,S54 Skyline 2000GT 囊括該組別的第二到第六名,並以曾經領先 Porsche 904 Carrera GTS 賽車一圈多讓世人驚嘆。由於2000GT 賽車在比賽中的亮眼表現,Prince 公司決定推出道路版 Prince Skyline 2000GT 高性能汽車,搭載2.0直列六缸引擎,並分成S54A 單化油器與 S54B 三化油器兩個版本,最大馬力分別是105與125馬力,而這代 Skyline 也被視為走向高性能化的開端。

傳奇的開端 Skyline ALSI

S54 Skyline 2000GT

S54 Skyline 2000GT 領先 Porsche 904 Carrera GTS 英姿

1964 Prince Skyline 2000GT
Prince 汽車與日產合併兩年後的 1968 年,原廠代號 C10 的第三代 Skyline 車系誕生了,而第一款掛上 Skyline GT-R 車型便是原廠定位於“賽道化道路用車”。搭載 2.0 升 DOHC 引擎,最大馬力輸出來到160匹,底盤代號為 PGC10;爾後日產為了傳遞正統 Skyline GT-R的性能血統優勢,當時廣告時特別與賽車 R380 一同合影。Skyline GT-R起初只有推出4門 Sedan 版本,直到 1971 年 3 月,底盤代號KPGC10 的 Skyline GT-R Coupe 正式亮相。

Skyline 2000GT-R 1969

Prince R380
在第一代 Skyline GT-R 取得巨大成功之後,日產在其停產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73年,便立刻推出基於 C110 Skyline 車系的第二代Skyline GT-R 車型(KPGC-110),此次 Skyline GT-R 取消了4門轎車的車身形式,僅提供兩門硬頂一種車型,而在驅動形式上,一樣採用FR的配置。

Skyline GT-R(KPGC-110)
在外觀方面,此代也是開啟雙圓燈世代的 Skyline GT-R,其車尾那兩大兩小的圓形尾燈設計,讓這個設計元素之後成了所有 GT-R 車型的必備元素。在動力方面,第二代 Skyline GT-R 沿用了第一代車型表現突出的 S20 直六引擎,變速箱同樣維持不變採用五速手動變速箱。不過由於相似的配置,但此代加大的車身與重量,卻讓實際性能表現上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在賽道上表現得力不從心,但是因應性能化而特別在日本車當中第一個採用前後碟式剎車的設計卻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配備,當時只有歐美跑車才會有如此配置, 等同Skyline GT-R已經擁有與歐美跑車並駕齊驅的感受 。

Skyline GT-R(KPGC-110)
但嚴格來說,第二代 Skyline GT-R,算是非常時不我與的型號,在發表時就遇上 70 年代初的石油危機,大大減低消費者對它的吸引力,此外也因為沿用第一代車型的引擎,對於日本政府日益嚴格的排放法規完全無法達到標準,所以在生產了短短4個月之後,原廠便宣布正式停產,全部 C110 Skyline GT-R 只售出了197輛。爾後停產之後的 10 幾年裡,雖然Skyline 車系不斷更新,先後推出了 C210、R30、R31 系列,但頂級的Skyline GT-R 車型卻遲遲沒有出現,直到16年之後 R32 系列 Skyline 的發表,一代戰神 Skyline GT-R 才重新回到市場。


C210 Skyline

R30 Nissan Skyline RS Turbo 1983

Nissan Skyline 2000 GTS-R (KRR31)1987
不過在這個沒有GT-R的 16 年間,日產還是針對 Skyline 車系推出性能強化的版本,在歷經石油危機之後,日產意識到產品的細化更加重要,因此第五代Skyline開始分為了基本款和性能款 ,而此代的性能款就是2000 TURBO GT-ES,但並沒有掛上 GT-R 的名稱。1981年,日產推出了第六代 Skyline,並找來 Paul Newman 來代言並強調其性能血統,同時內部編號也改以 R3X 的方式,此帶Skyline高達26 處的改進也意味著第六代 Skyline 在產品力上可說是飛躍式的進步。不過改用燈殼包覆標誌性的四個圓形尾燈設計讓人有點與性能脫鉤的意味,此代雖然也有性能車型稱為 2000RS-X,但是沒有掛上GT-R還是有點令人傷感,但是就科技層次上日產還是不吝嗇的下放許多高科技配備像是Drive Guide類導航系統等到R30上面,畢竟這款中級房車也算是日產的招牌之ㄧ。 

Nissan Skyline 2000GT-ES Turbo (KHGC211) 1980

Nissan Skyline 2000RS-X
1986 年第 7 代 Skyline 問世,車身整體設計稍大也更加方正,但卻被批評為太類似 Laurel C32,雖然R31 引入了許多新的技術和功能。包括了全新 NIC 系統、引擎管理系統以及更大的渦輪增壓器等等,但是太過斯文的配置讓日產在後期型的廣宣上改走回性能路線,所以R31 的終極版本被稱之為 GTS-R就這麼誕生了。GTS-R採用了 RB20DET-R 引擎,除了大號的渦輪增壓器外,還有一個加大的前置中冷系統,最大馬力210匹,並裝有全世界第一具GT Auto Spoiler 電動啟閉前下擾流設計。

Nissan Skyline GTS-R (KRR31)1987
而在沉寂 16 年後,第三代 Skyline GT-R 隨著R32 Skyline的推出一同於日本發表,不過其原型車的由來是一輛為日本A組賽事而生的賽車,當時日產決議跟隨泡沫經濟的尾聲再次開發新世代之 GT-R,以代號 E-BNR32 (通稱R32) 的底盤為基礎,在多次測試與因應賽事規調整後,推出了搭載 RB26DETT 2.6 渦輪增壓的 R32 Skyline GT-R,擁有 276 匹最大馬力以及 36.8 公斤米最大扭力,驅動方式為 AWD,在 1989 年 8 月份正式量產。

R32 Skyline GT-R
而此車也搭載了當時日產高科技的 ATTESA E-TS 四輪驅動系統,該系統完全由電腦控制,可以根據實際行駛狀況連續調整前後軸的動力分配,必要時能將50%的動力分配到前軸上來提升車輛的循跡性能,不過該系統重量多達 100 公斤,所以稍微影響了其操控性,原廠為了彌補這種狀況,加入了 HICAS 4WS 的四輪轉向系統,當行駛速度超過 80km/h 的時候會啟動,如此一來能夠有更靈活的操控表現。可惜的是,在正式參予賽事上這套系統不但沒有對操控性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反而做激烈駕駛時會影響車輛尾部的循跡性,因此在比賽時幾乎都被拆除或固定鎖死。


ATTESA E-TS System

HICAS 4WS System
第三代的 Skyline GT-R 除了標準版車型外,還提供了多達4種強化版本車型,Skyline GT-R Nismo Group A Evolution、Skyline GT-R N1 Race Version(針對N1級距賽事打造)、V-Spec (搭載了更強四驅系統與Brembo剎車系統)以及 V-Spec II (在V-Spec基礎上換裝245/45/17輪胎),總計 R32 世代 Skyline GT-R 生產了 43,834 輛。而為賽道而生的 R32 GT-R 則也成功達到它的目的,1990年Skyline GT-R 榮獲日本國內 A 組和 N 組賽事的冠軍,在 JTCC 賽事中,Skyline GT-R 也達到出戰 29 場,勇奪 29 場冠軍的紀錄。而遠在澳門東望洋大賽中,長谷見昌宏駕駛 Skyline GT-R 賽車更以領先對手超過 10 秒的優勢輕鬆奪冠,Skyline GT-R 也因此獲得各界車迷“戰神”的稱號。 在第三代 Skyline GT-R 成功的燃起大眾對於GT-R的愛之後,日產於 R33 推出後二年推出了第四代 Skyline GT-R 車型,只提供兩門一種車身形式。動力系統以及許多車身部件,都與 R32 如出一轍,主要差異除了外觀之外,反而是在內部結構上進行補強,包含了動力系統強化在內。除了基本款之外,日產也推出四種特仕車款;V-Spec 版本較一般版本重10公斤,懸吊系統調校得更為運動化,並搭載 Nissan 當時最新的 ATTESA E-TS Pro 全時四驅系統,此系統在 ATTESA E-TS 的基礎上加入了限滑差速器,並且可與 ABS 系統聯動,提供合理的動力分配,結果自然就是提升了車輛的循跡表現。而 N1 版本相比 V-Spec 版本在減重上做得更加徹底,把標準版車型上能拆的東西都拆掉了,包括 ABS、空調系統、音響、後雨刷與地毯。400R 版本則於 1997 年推出,由 Nismo 負責開發,搭載2.8L 的雙渦輪增壓引擎,Nismo 原本預計要打造 100 輛 400R,不過最後僅打造了44 輛而已。除此之外,日產旗下的 AUTECH JAPAN 還推出了一款4門版本的第四代Skyline GT-R,用以慶祝 AUTECH JAPAN 成立 40 週年。 

ATTESA E-TS Pro 全時四驅系統

Nismo 400R

Nismo 400R & 4 Door Version


Autech GT-R 4-door version ( R33 GT-R V-Spec)
在賽事表現上,由於 R32 GT-R 優異的表現讓許多車廠對 FIA 施壓,結果導致1994年停止舉辦A組賽事,如此一來也代表GT-R不得不放棄國際賽事,而日產也轉而參加國內 JGTC 超級耐久賽,並順利奪得日本超級耐久賽的冠軍。 而冠有Skyline之名的最後GT-R,代號 GF-BNR34 (通稱R34) 的第5代GT-R於1999年元月問世,日產立即發表GT-R以及GT-R V-Spec,車身長度較前代縮短少許;除了外型改變之外,R34 GT-R最大特點在於增加5.8吋LCD螢幕,螢幕可顯示7種引擎與車輛數據,包含油溫、水溫、渦輪增壓值、近排氣系統溫度等,另外也可以選購MFD (Nismo Multi-function Displays),能顯示單圈計時、車輛動態G值等。而由於RB26DETT實在太過優秀,可挖掘的空間大,日產決定在第五代Skyline GT-R繼續使用這具引擎,經過重新調校後,實際最大馬力與扭力達到了332馬力與392Nm,但受限於日本當時的相關法規,為了遵守“君子協定”,最大馬力出廠時依舊只標註280馬力。變速箱也由上代的5速手動升級為6速手動變速箱。ATTESA E-TS四輪驅動系統繼續作為標準配備。在底盤方面,第五代Skyline GT-R充分吸取了上一代車型的教訓,採用以性能為主要訴求的底盤,透過重新調教過的懸吊與四輪轉向系統的加持下,讓第五代Skyline GT-R重返R32優異的操控表現。 



Skyline GT-R
與前兩代車型一樣,第五代Skyline GT-R同樣有推出許多強化版車型,而且數量是有史以來最多的,有V-spec(四驅系統與加入後軸限滑差速器,在懸吊系統上也做了更加運動化的調教,車內資訊系統加入進排氣溫度顯示功能)、V-spec II(在V-Spec基礎上再度強化懸吊系統,引擎蓋改用碳纖維)、N1(輕量化)、M-Spec(與V-Spec一樣,但具有特別調整過的避震器與防傾桿)、M-Spec Nür 、V-Spec II Nür等多個版本。而在賽事表現上GT-R更是連續贏得每場超級耐久賽的冠軍了。以至於Skyline GT-R成為超級耐久賽第一組的唯一參賽車款。 第五代Skyline GT-R之所以會推出如此多的版本,和當時日本官方宣布於2003年實施更嚴格的排放法規脫不了關係,也就是說日產必須在新的排放法規實施前停產第五代Skyline GT-R,所以才會衍生出這麼多種版本。2002年的2月,最後一批第五代Skyline GT-R走下生產線,戰神又再一次暫別汽車市場。

Skyline GT-R V-Spec

Skyline GT-R V-Spec II

Skyline GT-R M-Spec Nür

Skyline GT-R V-Spec Nür
R34世代結束後,GT-R又沉寂了些許時間,不過原廠還是推出了概念車來預熱市場,到了2007年日產終於推出最新世代,但日產決議完全擺脫之前Skyline GT-R的“高性能轎車”形象,而向“超級跑車”轉變。雖然以舊有之平台打造,但代號R35的GT-R在2007年東京車展上,正式宣布延續GT-R的傳奇,原廠以全方位超跑的概念開發理念讓大眾更能享受GT-R帶來的駕馭感;而新一代GT-R也在德國紐伯林賽道寫下7分29秒的單圈紀錄,完全震驚當時歐洲跑車廠,至此,GT-R的傳奇又再延續下去....。


GT-R Proto Concept '2001


GT-R Proto Concept '2005


2008 GT-R 量產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